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如果現(xiàn)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xiàn)代化事業(y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就會被葬送。”鄧小平的話振聾發(fā)聵。1978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召開。原本計劃開20天的會議,卻因為討論熱烈、發(fā)言積極,一直到12月15日才結束。12月13日,鄧小平在閉幕會上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指出,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這個重要講話實際上成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走進位于北京市海淀區(qū)的京西賓館會議樓三層第一會議室,室內陳設仍保持著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時的原樣。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這里召開。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169人、候補中央委員112人。這次會議雖然只有5天時間,但由于前期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打牢了基礎,工作準備充分,指導思想明確,會議取得重大成果。
12月22日晚上,十一屆三中全會舉行閉幕大會。大會通過關于增補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副主席,全會討論了加快農業(yè)生產問題和1979年、1980年兩年國民經濟計劃的安排,通過《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公報明確表示:“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發(fā)展同世界各國平等互利的經濟合作”“根據黨的歷史的經驗教訓,全會決定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健全黨規(guī)黨法,嚴肅黨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批評“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必須完整、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從此,我國改革開放拉開了大幕。
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這次會議的重要成果及歷史意義作出了明確的闡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正是靠著改革開放,不斷打破束縛思想的桎梏、掃除阻礙發(fā)展的藩籬,我們成功開啟了新的壯闊征程,開創(chuàng)了新的前進道路,開辟了新的發(fā)展空間,古老而又年輕的社會主義中國走向充滿希望、充滿生機的新天地。